世界读书日书单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近期好书推荐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是文字与思想共舞的节日,也是音乐与灵魂对话的契机。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特别策划「世界读书日书单」,精选学术经典、技艺指南、跨界人文等主题好书,邀你以阅读丈量音乐的深度与广度。(文末彩蛋别错过!)
本书系《中国歌剧年鉴2019》《中国歌剧年鉴2020》《中国歌剧年鉴2021》的续篇,专门介绍当年歌剧行业发展的概况,分“要闻”“首演”“人物”“特稿”“研究”“纪事”六个板块,既有全年综述、概览,又有重点聚焦,多角度、全方位展现了中国当下歌剧行业蓬勃发展的景象。
《音乐声学教程》是所有从事音乐活动的人都应该了解的一门教程。该书详细地回答了声音是怎么回事;如何从科学的角度,全面、正确地理解声音等问题。
该书共分九章,包括乐音kaiyun中国网页版登录的组成要素、历史人物及成果、律学、室内声学、乐器声学、音乐厅设计等。每章有30—60幅不等的图示,涉及物理学原理和大量数学推演。
“用音乐声学的理论分析、指导、解决音乐实践中的问题,几乎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华天礽
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知名大提琴教授林应荣教授认为无伴奏作品应成为大提琴学习者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她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选编了《大提琴无伴奏乐曲选》一书。本曲选主要面向年轻的专业和业余学习者,所选曲目时间跨度较大,包括从巴洛克到现当代时期的作品,主要选取了各首乐曲的部分乐章或乐段,以便年轻的学习者能够接触到更多不同时期和手法的作品,每首乐曲均附有乐曲解说、演奏提示和作曲家简介。
本曲集为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魏敏副教授创作的扬琴原创作品集,收录了《灿烂》《无羁》《幻影》《秋漫漫》《镜花水月》5首作品,每首均有扬琴独奏版和钢琴伴奏版两个版本。曲作者通过对自然、人文、历史的深切体悟,描绘自然风物和穿越时空的意境,并充分考虑到扬琴的乐器性能、音色特点与演奏技法,最大化地丰富提高了扬琴的演奏形式与音乐表现力。
该教程隶属于“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全国统编教材”之一。专为零基础学员设计,从中老年人的年龄特征、学习目标与兴趣爱好等因素出发,几乎没有过多的吹奏技能、理论学习的负担,也没有年龄、性别的约束,让所有学习者开心而学、轻松掌握。教程分上、下两篇,共32课时。上篇16课“我的课堂”,由旋律演奏和电吹管常识构成“基础课”。每课包含一首练习曲、一首乐曲、一首同伴合奏曲目、一点乐理知识和面板操作,其中“同伴合奏”板块是本教程的特色,通过与同伴之间的合作,可以达到以琴养悦、以乐会友、共享愉悦之目的。下篇16课“我的舞台”,由小型电吹管经典作品为主要线条构成“技能篇”。作品以中国特色民族乐器、代表作品为主线条,结合电吹管这件特色乐器进行演奏技巧上的学习,并附有相应的不常见的对称乐器实图,以发挥教程的教学附加值。教程除上、下两篇外,还附有20首电吹管经典名曲。同时,为方便老年大学授课,给老年大学执教者配有与教程同步的教学PPT;也为学习者配有歌曲的伴奏音频,让您可以在舞台上尽情地“嗨”一把。以上资源,均可通过该教程封底二维码获取。
本书系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李世卫和董海珠所编,选取了四手联弹作品三首,双钢琴作品五首,涉及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及民族乐派的莫扎特、贝多芬、舒曼、圣-桑、巴拉基列夫等著名作曲家的原创作品和改编作品,并在每部作品前配有作曲家简介、作品简介、演奏提示等。在音乐理论学习和演奏实践角度,均有很高的实用性和学习性。
本书收录了《墨思》《盛世元音》及《林》三首作品,均是近年来上海音乐学院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委约青年作曲家徐可老师、苏潇老师及打击乐演奏家王音睿老师创作的优秀打击乐作品,另一首板鼓作品《俏板鼓》则是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打击乐演奏家陈伟阳先生创作的优秀作品。本书诚邀你一起聆听打击乐学科的前沿声音。
本书为“上海音乐学院原创音乐剧乐谱系列”之一,由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教授、歌唱家李涛编剧,著名作曲家许舒亚作曲,包含完整剧本和16首精选曲目及音频。
本书是由贵州省音乐家协会组织策划,张泉先生执笔的一本区域性史论著作。该书以区域考古为主线,以族群文化为核心,以民间音乐为材料,对贵州的音乐及音乐文化的面貌和发展脉络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考察和梳理,并以简明易懂的语言呈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了解贵州各民族多姿多彩的音乐文化、了解贵州音乐事业的发展,以及认识那些为贵州音乐事业作出贡献的音乐家和学者们,提供了可靠的途径和丰富的资料。
本书是罗伯特·多宁顿探讨歌剧深层象征意义的经典著作。书中结合荣格心理学,分析歌剧如何通过音乐、文本和舞台设计传达人类情感与心理原型。多宁顿以瓦格纳歌剧为重点,揭示其中的神话、哲学和集体无意识象征,强调歌剧不仅是艺术形式,更是对人类心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映。该书为歌剧研究提供了独特的心理学视角,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本书的创作素材取自曲作者李秋筱的两部室内乐作品《玄兔·弄潮》和《雨落江潮》。作品通过三个乐章描绘了钱塘江一天中的三幅景象。诚邀您一起欣赏钱塘江潮起潮落的音响图画。
本书收录两首原创音乐作品,分别是《风——达芙妮》《早发白帝城》。前者根据希腊神话《阿波罗与达芙妮》所创作,后者根据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李白的名作《早发白帝城》所作。两首作品均以总谱+分谱的形式呈现,每首乐曲附音频二维码,方便读者聆听。
本书是王琳老师多年来结合舞蹈教学与实践心得总结的精华之作。教材中所传达的观念以及为此设计的训练,将有利于舞者提高动作以及舞蹈合作的质量。全书分为四个单元:身体、空间、时间、动力。身体单元的训练能帮助舞者储蓄能量,并在舞蹈中获得效率与愉悦;时间单元中对音乐结构的分析,将为舞者提供促进表演和表现力的方法,例如摩登舞者对Rubato及Staccato音乐形式的掌握;在空间、动力单元中涉及的知识、对风格的分析、对美的鉴赏,能提升舞者对动作整体形象和构成原因的认知。教材适合广大国标舞学习者与爱好者、舞蹈与动作的实践者、研究者等。书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相结合的方式,以及理论讲解与图片呈示穿插等方式,将舞蹈动作逐一分解,为广大舞蹈学习者与爱好者提供详细的训练指导与教学参考。
本书系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王蔚主编的“上海音乐学院原创筝乐作品集”系列第二辑——筝乐重奏作品。该书遴选了国内著名作曲家李磊、高弘、刘健,以及青年演奏家兼作曲家邓海琼、雷焕然、赵墨佳的七部原创筝乐重奏力作,集中展现了当代中国筝乐重奏创作的最新成果。
这些作品以多维度的艺术视角展开创作:或撷取传统音乐精髓进行现代重构,或借鉴西方作曲技法实现跨文化对话,或凝练诗画意象营造音声意境。在艺术表现上既承袭筝乐传统文脉,又彰显当代审美特质,通过复合声部织体的精密架构、音色空间的层次化铺陈,构建出多元立体的艺术景观。作品兼具创新性与实践性,既可作为专业院校的重奏教学范本,亦可作为舞台实践的优质曲目,充分体现出学术探索与艺术应用的有机统一。
本书不仅为传统乐器现代演绎提供创新范式,更为中国民族室内乐发展注入新的学术动能,具有重要的学科建设价值和艺术传承意义。
《黄河扬琴曲集》隶属于“中国民族器乐顶级专家创作表演”系列丛书。本系列丛书从版本学角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出发,将当今健在的和虽已离我们而去,但其创作和演奏对我们产生永不磨灭影响的中国顶级专家的创作和表演艺术由其本人或其亲传弟子编校、注释、解译,制作成具有权威性、学术性、收藏性的,可供演奏家和爱好者学习借鉴的、供理论家作为权威研究版本研究的出版物,是 “中国民族器乐创作表演”领域的突破性建设项目。
《黄河扬琴作品集》共分为三卷,分别为练习曲、中国作品、移植外国作品,均由著名扬琴演奏家黄河教授创作编订。练习曲:精心编排了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曲目,从基础技巧训练到高难度的技法挑战,涵盖了扬琴演奏所需的各种技能要素,为学习者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作品卷:深入挖掘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丰富内涵,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曲目以及黄河教授独具匠心的创作作品,这些作品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音乐元素,展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移植外国作品:黄河教授凭借其深厚的音乐造诣和精湛的改编技艺,将一些经典的外国音乐作品巧妙地移植到扬琴上进行演绎,既保留了原作的经典韵味,又赋予了其独特的中国民族风格,为扬琴演奏增添了新的活力与色彩。整个作品集曲目丰富多样,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都能从中受益匪浅,适合广大扬琴学习者练习,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实用价值。
《二十四节气格律琴曲咏怀》是一部将中华传统二十四节气与复调音乐创作技法完美融合的佳作。作曲家林华教授以二十四节气为灵感,以钢琴为载体,巧妙运用格律诗词的韵律之美,创作出二十四首意境深远、韵味悠长的琴曲,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也是复调音乐创作的典范。
4月15、16日,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联合浙江音乐学院,在2025第十届“书香·望江山”读书节活动中,打造了一场校园专场书展,并在浙音举办了《二十四节气格律琴曲咏怀》新书首发仪式暨首演音乐会。
这场校园书展和新书首发仪式暨首演音乐会,是一场跨越出版与表演、连接学术与大众的文化实验。今后,我社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为高校音乐教育及教材建设贡献更多力量。让我们继续以书为舟,载着对音乐的探索航向更深远的地方。